东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一经公布就像一阵风,把球迷和设计界的热情拉到了新高度。两位搭档,一个蓝格子,一个粉花香,以可爱和科技感并存的造型,成功把赛事的氛围从热身期直接带进家中和社媒。人们讨论的不只是外表,更有名字的含义和背后的小故事,这一波互动,比赛事本身还热闹。你是不是也在朋友圈里晒出自己的吉祥物梗图了?
先说Miraitowa,这个名字由日语“未来(mirai)”和“永远(towa)”拼接而成,意在传递对美好未来的无尽期望。它的外观采用典雅的蓝白棋格纹,带有Ichimatsu纹样的历史意味,又符合现代科技感的光滑线条。大大的眼睛像两盏灯,仿佛在对世界说“你们放心,我来带路”,也让人联想到日本传统木偶和动画里眼睛放光的瞬间。整体给人一种稳重中带着俏皮、未来感十足的感觉,像是穿着西装的科幻角色。
再说Someity,这位粉白相间的伙伴来自Someiyoshino樱花的名字灵感,名字里藏着“Some”与“unity/ society”的混搭寓意,传递一种温柔又强大的气质。Someity的造型偏圆润,眼神柔和,身上没有过多锋利线条,更多的是亲和力。粉色让人联想到樱花季的浪漫,也让人想到日本城市在春天的樱花海。这个角色的设定让人感觉她善于用柔和的力量传递和平与希望,与Miraitowa一起构成一种“理想未来”的视觉对比。
吉祥物的诞生过程走了一条“公选+官方把关”的路径。官方在揭晓之前进行了公开征选和评选,最终在2018年对外公布了两位吉祥物的正式形象。这对组合被设计成适合跨平台传播的角色:可爱到让小孩喜欢,也足够有辨识度被媒体和品牌拿来做二次创作。它们在东京周边和日本本土的活动中频繁亮相,逐渐成为东京奥运的代言人,和火炬传递、开闭幕式等环节形成了独特的“吉祥物线”。
两位吉祥物的设计也承载着日本传统与未来科技的对话。Miraitowa的棋格纹不仅呈现出审美上的平衡,也被解读为“结构化的未来”——像极了城市的网格与数据流。Someity的柔和线条则代表人性化的温度,让人想到樱花雨落在城市街角的场景。把这两种极端拼在一起,仿佛在说:世界需要规则,也需要温柔,科技和情感可以并肩前行。是的,就是这么温柔又带点科技感的组合。
社交媒体对这对吉祥物的热情更是把博主、网友和品牌方都推上了热搜榜。有人把Miraitowa的眼睛比作“AI视角”,说他像一台随时准备开跑的超级计算机;Someity则被无数网友配上“樱花雨下的力量”梗图,甚至出现了把双方合照做成表情包的潮流。商家也立刻秒懂,推出蓝白/粉白的毛绒、钥匙扣、贴纸、手机壳等周边。货架上的吉祥物周边像是城市的一份小型名片,走到哪儿都能勾起人们对东京的记忆点。
如果把吉祥物扔进节目单里,它们的功能就像两位主持人,一边讲述赛事的温度,一边带动现场和屏幕前的情绪波动。在开幕式彩排、火炬传递、各类公益活动和媒体日,Miraitowa与Someity也时常以轻快的步伐出场,和运动员们“打成一片”,让观众能把体育的紧张感转化为开心和期待。这种“可参与性”正是自媒体时代吉祥物最宝贵的价值之一。
从文化传播角度看,Miraitowa和Someity是日本设计对外输出的一张有分量的名片。它们把日本的审美语言——简约、对称、具象与抽象并存——带到了国际舞台,同时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产生共鸣。粉园的樱花、蓝色棋格的科技感,这种跨文化的混搭,恰恰体现了全球化体育赛事对于“本地气质如何在全球被解读”的探索。你在看它们的时候,能感受到日本设计师在屏幕背后对“未来如何与人情味并存”这个问题的回答。
与以往的吉祥物相比,东京2020的这对搭档在社媒上的扩散力更强,也更容易被制造成可复制的二次创作素材。无数博主用它们来代言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地铁站的海报、咖啡馆的限时杯子、甚至是跑步软件的虚拟吉祥物皮肤。与此同时,粉丝们也不吝啬地用它们编织各种梗:把棋格纹解读成“城市网格”,把樱花的粉色说成“能量盾光”,把两者的互动想象成“国际友谊的小剧场”来观察。这些解读并非官方背书,但正是自媒体时代最生动的证据:同一个符号,在不同人眼里能变成无数种故事。
再看历史层面的比较,奥运会历来都有吉祥物的商业化与文化传播两难题,而东京的这对其实更像一个“现代民俗现象”。它们不是纯粹的商品符号,而是在不同场景里不断被重新解读,从儿童玩具到成年人的收藏,再到品牌合作的创意载体,都是对“体育+文化”的一次生动演绎。也正因为如此,关于它们的讨论从比赛前的热闹逐渐扩展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疫情后人们在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之间寻找情感共振的一种方式。
要说最有趣的点,莫过于它们的国际路演与文化交流属性。它们去过不少国家和城市,被不同语言与习俗的人群以各自的“态度”接纳。有人把Miraitowa的格纹解读为“城市网格中的未来迷宫”,有人把Someity的樱花联想到“春日里的温暖能量”,还有人把两者的互动当成“国际友谊的小剧场”来观察。这些解读并非官方背书,但正是自媒体时代最生动的证据:同一个符号,在不同人眼里能变成无数种故事。
也许所有的讨论终究会回到一个问题:在一个日益碎片化的世界里,吉祥物到底能否真正承载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情感与想象?Miraitowa与Someity用简单的形象回答了这一点——用颜色、图案和温度把复杂的情感包裹起来,然后让每个人都愿意把它带进自己的日常。你会不会也想去亲手摸一只毛绒,听听它们仿佛在说话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