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1994年的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尤其是女子花样滑冰项目,你脑子里之一个蹦出来的名字是谁?是冠军吗?别装了,我赌一包辣条,你和我一样,刻在DNA里的绝对是那场比《甄嬛传》还上头的冰上“宫斗大戏”!这可不是普通的体育比赛,这简直是体育史上最抓马、最狗血、堪称“剧本都不敢这么写”的世纪名场面,主角就是两位美国大妞:南茜·克里根(Nancy Kerrigan)和坦雅·哈丁(Tonya Harding)。
咱们先来盘盘这两位姐的人设。南茜·克里根,那可是标准的“冰上公主”,长相甜美,姿态优雅,家境优渥,赞助商的宠儿,浑身散发着“我就是正统”的光环。她的滑行风格就像德芙巧克力,丝般顺滑,简直是为花样滑冰这项贵族运动而生的。而坦雅·哈丁呢?正好是她的反面。她来自底层,成长环境一言难尽,脾气火爆,浑身都是一股子“老娘不好惹”的野劲儿。但她有绝活啊!她是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能完成“三周半跳”(Triple Axel)的女选手,那力量感,那爆发力,简直就是冰上的摇滚巨星。一个白天鹅,一个黑天鹅,这俩人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相爱相杀的戏码,每次碰面都火花四溅,让吃瓜群众看得那叫一个过瘾。
故事的 *** ,或者说,失控的开始,发生在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前夕的美国锦标赛上。就在一次训练结束后,一个神秘壮汉手持甩棍,对着南茜的膝盖就是一记重击!南茜当场倒地,发出了那句载入史册的悲鸣:“Why? Why? Why?”(为啥?为啥?为啥啊?)。这一棍子,不仅打碎了南茜的膝盖骨(幸好只是严重挫伤,没有骨折),也把整个体育界给震懵了。谁干的?这手法也太糙了吧!随着FBI的介入,真相水落石出,让人大跌眼镜——幕后主使,竟然是坦雅·哈丁的前夫杰夫·吉卢利(Jeff Gillooly)和他那一帮“卧龙凤雏”般的猪队友。他们的计划简单粗暴到感人:废了南茜,坦雅就能稳进奥运会了!这脑回路,简直比坦雅的三周半跳还清奇。
坦雅到底知不知情?这成了世纪悬案。她一会儿哭着说自己是无辜的,一会儿又承认知道一些情况但没及时上报。反正,这盆脏水是泼定了。但更抓马的还在后头!美国奥委会经过一番激烈的“撕X”和权衡,做出了一个让全世界都沸腾的决定:让伤愈复出的南茜和深陷丑闻的坦雅,一同代表美国队出征利勒哈με尔!我的天,这哪是去比赛啊,这简直是把两个定时炸弹捆一块儿扔挪威去了。全球的媒体都疯了,扛着长枪短炮,从训练场跟到奥运村,不放过任何一个两人同框的瞬间。那届冬奥会,花滑比赛的收视率直接爆表,大家都想看看这场现实版的《冰上奇缘》……哦不,《冰上惊魂》要如何收场。
终于到了比赛日,那气氛,紧张得能用冰刀划出火星子。先上场的是坦雅。这位姐的心理素质也是绝了,在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下,她竟然还能站在冰面上。然而,她的表演却状况百出。刚滑没多久,她就滑到裁判席前,哭着说自己的冰鞋鞋带断了,要求重滑。这操作,直接给裁判和观众都整不会了。最后她虽然获得了重滑的机会,但状态全无,失误连连,最终只拿了个第八名,算是彻底退出了奖牌争夺。
接着,轮到万众瞩目的南茜·克里根。她穿着一身洁白的比赛服,宛如涅槃重生的凤凰。在巨大的同情和期待中,她顶住压力,拿出了一套近乎完美的表演,征服了现场所有人。当音乐停止时,所有人都觉得,金牌稳了!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复仇剧本!受害者战胜邪恶,王者归来,简直是好莱坞电影的标配结局。连电视台的解说员都开始提前准备祝贺词了。
然而!体育竞技的魅力就在于你永远猜不到结局。就在大家以为南茜要加冕为王时,一个年仅16岁的乌克兰小姑娘奥克萨娜·巴尤尔(Oksana Baiul)杀了出来。这个小姑娘身世坎坷,是个孤儿,但滑冰天赋惊人。她的表演不像南茜那样完美无瑕,但充满了令人心碎的艺术感染力,每一个旋转、每一个跳跃都仿佛在诉说一个悲伤而坚韧的故事。她的表演结束后,泪洒冰场,那个场景极具感染力。最终,在裁判的投票中,巴尤尔以极其微弱的5比4的优势,爆冷击败了南茜·克里根,夺得了金牌!
这个结果让美国观众和媒体集体破防。他们无法接受“公主复仇记”的剧本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哭包”给抢了戏。南茜在等分时被摄像机拍到抱怨巴尤尔化妆时间太长,显得有些风度尽失,这也让她完美的“受害者”形象出现了一丝裂痕。而冠军巴尤尔,则用她那场惊艳的表演,在两大巨星的阴影下,硬生生为自己抢下了一束追光灯,成为了利勒哈默尔真正的女王。顺便提一嘴,那届比赛的铜牌得主,是咱们中国的名将陈露,她同样用一套精彩的表演,在神仙打架的赛场上为中国花滑赢得了历史性的荣誉。
所以,回头看1994年的利勒哈默尔,冠军是奥克萨娜·巴尤尔,但人们记住的,却是坦雅的鞋带、南茜的眼泪,以及那场至今仍被津津乐道的冰上风暴。这故事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金牌本身。所以,说到底,坦雅那个据说在赛前最后一分钟断掉的冰鞋鞋带,到底是真断了,还是……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