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聊起2022赛季的中超,你脑子里之一个蹦出来的画面是啥?是某某外援的惊天倒钩,还是自家主队的反绝杀?NONONO,对于很多真球迷来说,那必须是裁判掏牌时那潇洒的背影,和VAR介入后那漫长又磨人的等待啊!简直就是一场大型悬疑连续剧,主角团不是球员,而是我们可敬又可爱的“黑衣法官”们。
咱们先聊聊2022年裁判圈的“顶流”——马宁,宁哥!这可不是一般人,人家是顶着“国际级裁判”的光环,要去卡塔尔世界杯吹比赛的男人。这身份,在中超赛场上那简直就是自带BGM出场。球迷们的心情也特复杂,一方面觉得“咱中超的裁判也能上世界杯,牛哇!”,另一方面又在比赛里看得血压飙升,心里默念:“哥,咱这牌发的,是不是有点太丝滑了?”马宁老师的“卡牌大师”称号可不是白叫的,出牌果断,绝不拖泥带水,有时候一场比赛下来,红黄牌数量比进球数还热闹,看得人直呼好家伙,这是来踢球的还是来打《三国杀》的?
当然,2022年的中超裁判天团可不止马宁一位巨星。还有像傅明、石祯禄、张雷这些老面孔,也都是各有各的“执法风格”。有的裁判老师以“和稀泥”见长,只要场上没出人命,大家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主打一个peace and love;有的则以“体毛级越位”精准打击闻名,VAR画线能画出几何学的美感,让前锋们怀疑人生;还有的,那就是著名的“薛定谔的点球”,给不给全在一念之间,你觉得必给的,他挥挥手说“play on”,你觉得没啥事的,他“滴”一声哨响,手指果断指向十二码。这种 *** 感,堪比开盲盒,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是惊喜还是惊吓。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2022赛季的一大“特色”——争议判罚大赏。这可不是我瞎说,随便翻翻当年的新闻,那真是“一轮一争议,三轮一大吵”。比如山东泰山对阵河南嵩山龙门那场,贾德松那张红牌,到现在还是球迷圈津津乐道的话题。当时贾德松和对手一个正常的身体接触,裁判直接红牌罚下,给整个山东队都干懵了。赛后球迷们在网上吵翻了天,各种截图、慢动作分析,专业程度堪比刑侦专家,就为了论证这到底是个啥级别的犯规。还有武汉长江队,那更是2022赛季裁判话题的“常驻嘉宾”,感觉整个赛季都在跟裁判斗智斗勇,俱乐部官方下场发声明都成了家常便饭,那委屈劲儿,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你可能会问,不是有VAR吗?高科技武器,怎么还这么多幺蛾子?哎,朋友,你这就问到点子上了。2022年的VAR,有时候像个救世主,明察秋毫,纠正了无数错判;但有时候,它又像个“猪队友”,让本来就复杂的局面更加扑朔迷离。最经典的场景就是:裁判吹了犯规,然后食指指向耳朵,开始与“小黑屋”里的VAR裁判进行神秘的“天地线”交流。这一等,短则一两分钟,长则三五分钟,球员在场上叉腰溜达,教练在场边急得跳脚,球迷在看台上刷手机。那几分钟的等待,比等外卖还煎熬。最后裁判跑到场边看回放,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小小的屏幕上。看完之后,他可能会维持原判,也可能会180度大转弯,整个过程充满了戏剧性。有时候,VAR介入了,最后给出的判罚比不介入还离谱,这就让人直接“心态崩了”,感觉智商受到了侮辱。
中国足协当然也知道这个问题,所以他们也搞了一套“裁判评议”机制。每轮比赛结束后,都会组织专家对争议判罚进行复盘。听起来是不是特别专业、特别有安全感?但问题是,这个评议结果,它不怎么对外公布啊!这就好比你考试考砸了,老师跟你说“我已经批评过出题人了”,但你永远不知道是哪道题出错了,也不知道批评的力度有多大。所以,很多时候,球迷和俱乐部只能看到争议,却看不到一个明确的、公开的说法。这就导致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大家只能在社交媒体上互相“ *** 对线”。
2022年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因为疫情原因,“洋哨”基本绝迹了。往年我们还能请来克拉滕伯格这样的大神来“镇场子”,虽然也偶有争议,但至少大家觉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一年,全靠本土裁判硬扛,执法压力可想而知。几十轮比赛下来,本土裁判们是累得够呛,球迷们是看得心累。这也算是一种“教学赛”吧,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了我们本土裁判的真实水平和成长空间。
当然,必须得给我们的裁判点个赞的是,马宁、施翔、曹奕这三位组成的裁判组,历史性地登上了卡塔尔世界杯的舞台。这绝对是中国足球裁判界的高光时刻。虽然他们主要担任的是第四官员之类的角色,没能作为主裁吹罚比赛,但能在那个更高舞台上亮相,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肯定。这也让国内球迷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期待感:去世界杯“镀金”回来,执法水平是不是能“原地飞升”?回来之后,他们的每一次吹罚,都被球迷们用“世界杯标准”的放大镜来审视,压力山大。
回顾整个2022赛季的裁判安排和工作,就像一盘五味杂陈的大杂烩。有马宁老师走向世界的荣耀,也有无数场比赛里让人抓耳挠腮的判罚。裁判们在努力,足协在管理,VAR在辅助,但似乎总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哨声,在最不该响起的时候响起。比如某场保级关键战,A队球员在禁区内被B队后卫用一个堪比“扫堂腿”的动作放倒,全场都以为点球没跑了,结果主裁判挥了挥手,示意比赛继续。然后镜头给到A队主教练,他脸上的表情,从愤怒到震惊,再到无奈,最后变成了一种看破红尘的微笑,仿佛在说:“算了,毁灭吧,赶紧的。”
其实裁判这个工作,真的是个高危行业,压力巨大。每一个判罚都可能影响比赛结果,甚至一个球队的命运。吹对了是应该的,吹错了就要被千夫所指。在2022年那个特殊的赛会制环境下,裁判们长期封闭,心理和生理都承受着巨大考验。有时候,一个争议判罚背后,可能不是水平问题,而是真的“累了,感觉不会再爱了”。就在赛季末的一场比赛中,一次极其明显的越位进球,边裁没举旗,主裁没表示,VAR也集体“断线”了,进球有效。赛后,当值主裁判面对记者采访时,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当时我脑子里想的,其实是今天晚上食堂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