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球不说歌,等于没开喝!兄弟们,咱们今天不聊什么442还是352阵型,也不分析姆总监的身价到底还能涨几个零。咱们来盘一盘,每次高卢雄鸡站在世界之巅,他们那BGM(背景音乐)到底有多上头!讲真,法国队这夺冠BGM,简直就是一部法国流行音乐的进化史,从迪斯科摇滚到洗脑说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夺冠神曲”,听完保证你DNA里沉睡的足球魂都得跟着抖三抖!
先说近的,那必须是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YYDS——《Ramenez la coupe à la maison》,翻译过来就是“把奖杯带回家”!这歌简直是魔音贯耳,就算你不是球迷,那段时间刷短视频也绝对被它洗脑过。这首歌的创作者叫Vegedream,一个法国说唱歌手,据说这哥们在法国队赢了比利时杀进决赛后,一个晚上就爆肝写完了这首歌。好家伙,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决赛哨声一响,法国夺冠,这首歌就像病毒一样,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法兰西,不,是整个地球村!
这首歌牛就牛在,它不是那种空洞喊口号的“加油歌”,它直接就是一份“法国队夺冠花名册”加“名场面实录”!歌词里把队里的主力挨个点名表扬了一遍,堪称“说唱版报菜名”。比如那句经典的“Casemiro, Kroos, Modric, milieu de terrain a été validé”,意思就是“卡塞米罗、克罗斯、莫德里奇,你们的中场已经被我们验证(干掉)了”,简直是杀人诛心,直接在皇马中场铁三角的伤口上撒了一把法式海盐。还有提到半决赛绝杀比利时的乌姆蒂蒂,“Samuel Umtiti, et les Belges ont le seum”,后面那句“les Belges ont le seum”是法式俚语,大概意思就是“比利时人已经气到破防了”,哈哈哈哈,笋都被你夺完了!
当然,最出圈的必须是关于坎特的那几句:“N'Golo Kanté, N'Golo Kanté, il est petit, il est gentil, il a stoppé Leo Messi, mais on sait tous que c'est un tricheur, N'Golo Kanté!”(恩戈洛·坎特,他又小又友善,他防住了梅西,但我们都知道他是个爱耍赖的家伙,恩戈洛·坎特!)这段简直是把对坎特的爱和调侃发挥到了极致。说他防住梅西是夸他强,说他“作弊”其实是在开玩笑说他在扑克牌游戏里爱耍小聪明,这种队友间的吐槽,一下子就让这个球场上无所不能的“老好人”形象变得立体又可爱。那个夏天,全世界的球迷都在哼着“N'Golo Kanté”,那个传说中“地球上70%的面积是水,剩下30%被坎特覆盖”的男人,终于有了自己的专属BGM。
还有我们的“姆总”姆巴佩,“Kyky de Bondy”,直接点出了他的出身地邦迪,从街头小子到世界冠军,这故事性一下就拉满了。歌里还提到了“快得像雅马哈摩托”,简直不要太形象。更别提博格巴的庆祝舞、格列兹曼的堡垒之夜“Take the L”舞,还有“马退敌是雇佣兵”(Matuidi Charo)的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故事,一个画面。这首歌就像一个音乐相册,把2018年那个夏天的所有高光时刻都压缩了进去,只要前奏一响,瞬间就能把你拉回到那个 *** 燃烧的岁月。
不过,在Vegedream这首神曲“一统江湖”之前,其实还有一首歌在2018年也火得一塌糊涂,那就是Magic System的《Magic in the Air》。这首歌其实2014年就发行了,但因为其超级欢快的非洲节奏和派对氛围,被法国队当作了赛前更衣室的“战歌”。每当球队大巴抵达球场,队员们就放着这首歌,跟着节奏摇摆下车,那场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男团来开演唱会了,轻松得完全不像要去踢世界杯。尤其是格列兹曼,简直是这首歌的野生代言人,进球后没少踩着这个点儿跳舞。
时间线往前拨20年,回到1998年那个属于齐达内的夏天。那一年,法国队本土作战,首次捧起大力神杯。那时候可没有TikTok和短视频,一首歌想火,靠的是电台、电视和球迷们的口口相传。你猜怎么着?那一年的“冠军BGM”居然是一首来自美国的迪斯科老歌——Gloria Gaynor的《I Will Survive》!你没听错,就是那首“我会活下去”!
这事儿说起来也挺逗的。据说当时法国队更衣室里,后卫樊尚·坎德拉是个“麦霸”,天天抱着个便携音响放这首歌。一开始队友们还嫌烦,后来听着听着,嘿,上头了!这首歌的歌词本来是讲失恋后女性的自强不息,但用在足球场上,那种“打不死我只会让我更强大”的韧劲儿,简直是完美契合。从小组赛到淘汰赛,这首歌成了法国队的“幸运符”。每次赢球,球员们就在更衣室里扯着嗓子吼“I Will Survive”,齐达内、德尚这些大佬们也跟着一起摇摆,那画面想想都觉得搞笑又热血。于是乎,这首70年代的迪斯科金曲,在20年后意外地成为了法兰西的足球圣歌,响彻在香榭丽舍大街的每一个角落。
当然,98年法国本土也不是没有自己的音乐扛把子。法国摇滚教父,人称“法国猫王”的约翰尼·哈里戴(Johnny Hallyday)就有一首《Allumez le feu》(点燃火焰),也成了当年的流行曲。那雄浑的嗓音,爆炸性的摇滚节奏,每次在球场响起,都能瞬间点燃全场球迷的 *** ,跟《I Will Survive》的迪斯科风味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负责蹦迪,一个负责嘶吼。
除此之外,1998年世界杯的官方主题曲《La Cour des Grands》(生命之杯的前一首,很多人都忘了),由塞内加尔天王尤苏·恩多和比利时歌后阿克塞尔·瑞德演唱,虽然官方,但传唱度显然没有民间自发火起来的“神曲”高。这似乎也成了一个定律,真正能代表胜利狂欢的,往往不是那些精心 *** 的“命题作文”,而是那些能与球员和球迷情感产生奇妙化学反应的歌曲。
从1998年的《I Will Survive》到2018年的《Ramenez la coupe à la maison》,我们能看到音乐风格的巨大变迁,从全球化的迪斯科经典到本土化的、极具时代特色的说唱。但不变的是,音乐与足球总是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记录胜利、宣泄情感的更佳载体。当熟悉的旋律响起,那些关于绝杀、欢呼、泪水和荣耀的瞬间,便会立刻浮现在眼前。无论是齐达内的马赛回旋,还是姆巴佩的追风驰骋,都被这些音符刻录了下来。说起来,马图伊迪那个“Charo”的手势,其实是模仿法国说唱歌手Niska的标志性动作,而“Charo”这个词在俚语里的意思是秃鹫或者食腐动物,引申为机会主义者,总能在混乱中找到机会,这用来形容他在球场上的拼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