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北京奥运会,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嗯,那是2008年,中国硬核表现,燃爆了全国人民的朋友圈!”不过你知道吗?除了那些喊破喉咙的加油声,那个冠军得主手里握着的金牌,到底值多少钱,这才是深藏不露的大猜想!
北京奥运会的金牌,顾名思义,自带“黄金光环”,能不能值“黄金”钱?网上纷纷说“金牌都是纯金打造”,其实这是个神秘的误区。北京奥运的金牌重量接近一百多克,但黄金含量不到一成,真·金牌基本就是银做的,表面薄薄镀了一层金。简单地说,是真的金牌,但金子不多。
根据权威数据,北京奥运会的金牌采用了92.5%的银为主体,厚厚一层约6克的24K金镀层覆盖其表面。换句话说,金牌上闪闪发亮的金子,其实只是“衣服”而已,主要“身体”还是银子。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谁还不想自家金牌既有逼格,又不被说“乱花钱粮”呢?财政预算那可是得经得住查的。
那重量方面,北京奥运会的金牌平均重量大约在150克左右,银子和金子叠加后,一枚的材料成本在人民币几千元上下浮动,差不多也就吹个“几千块钱买了个环球焦点”的节奏。
别小看这几千块,这还是当时的制造成本,不包含设计费、人工费,还有全球奥委会品牌溢价和运费啥的。要是计算品牌和荣誉的“无形资产”,那价格直接翻几番。
那么,光凭材料费,拿个金牌就跟买个金饭碗一样有感了?还差得远呢。比如说,当年奥运委员们在策划金牌时,还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科技元素,设计出了独一无二的“祥云”图案,象征着吉祥如意,拿到手里还真让人心生“我就是天选之子”的错觉。
还有趣味数据——2012年伦敦奥运金牌材料成本大概400美元左右,基本上和北京差不多,圈外人可能联想得了个“金光闪闪”的富豪梦,运动员倒是真实拿着“镀金银牌”走红地毯,喜滋滋。
要知道,不同国家奥运金牌的材质都大同小异,纯金到现在还没大规模运用,毕竟钱不能白花,国家财政也得算计好。以前有段时间听说金牌全是纯金,那人家的记者真是误会太深,现在可好了,谣言破得厉害,真相远比传言复杂多了。
你可能会问,“这金牌卖了多少钱,能买啥?”以当前行情说,如果你拿了北京奥运的金牌去卖材料,可能能换来新款手机一部,还不一定够买一台高配游戏主机。换句话说,赚钱靠比赛,买装备得自己花钱包。
网上流传着一堆“奥运金牌炒作价”,不过大多数都是炒冷饭,跳跃性很大。真要谈投资收藏,北京奥运金牌不仅是这层金银材料的加持,更有运动员的故事和那燃爆的赛场感动做背书,价钱根本就不是“一堆矿石”能衡量的。
这里来个脑筋急转弯,假如金牌真按黄金价卖,估计C罗和刘翔得直接开个“奥运黄金展”,可见虚荣与实际的差距。
说到底,北京奥运金牌的钱到底多少,并不是公式能算出来的,更多的是心情和汗水换来的瑰宝。你说压力山大不山大?奖金到手那天心情肯定就像通宵打完王者,直接“爆灯”到爆表。